课程收益
培训后,学员应充分理解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,进而从组织结构,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方式的角度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,它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之上,主要内容有制定质量方针,建立质量保证体系,开展QC小组活动,各部门质量责任的分担,进行质量诊断等
课程对象
管理者代表、顾客代表、产品技术经理、质量经理、项目经理、设计工程师、制造工程师、质量工程师、过程审核员和其他直接参与新产品或新制造过程开发、过程标准化和过程改进的人员
授课方法:理论讲授,数据分析,图片分享,工具介绍,工具演练,分组讨论,结果发布,讲师点评,课后作业,内容考试与标准答案,持续改善计划
培训时长:1-2天
课程大纲
第一讲:QC七大手法
一、整体介绍部分
二、QC七大手法
1.检查表
2.层别法
3.柏拉图
4.因果图
5.散布图
6.直方图
7.管制图
三、历史渊源
四、使用领域
五、创始人
六、主要成就
第二讲:质量特性数据及分类
一、正态分布
1.定义
2.特征
3.类型
4.分布曲线
5.发展历程
6.应用
二、标准的正太分布
1.定义
2.特征
3.类型
4.分布曲线
5.发展历程
6.应用
三、GB2828.1-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
1.定义
2.检验水平
3.接受质量限AQL
4.接收准则
5.生产方风险
6.使用方风险
7.样本量字码的使用
第三讲:柏拉图—排列图
一、柏拉图
1.定义
2.来源
3.柏拉图的格式
4.柏拉图的主要用途
二、制作步骤
1.注意事项
2.应用实例
三、柏拉图中的二八规律
1.80%的问题由20%的原因引起;
2.80%的索赔发生在20%的生产线上;
3.80%的销售额由20%的产品带来;
4.80%的品质成本由20%的品质问题造成;
5.80%的品质问题由20%的人员引起
第四讲:因果图—鱼骨图
一、因果图
1.定义
2.来源
3.类型:问题型、原因型、对策型
二、鱼骨图的制作
1.制作步骤:重点是找出大要因和小要因
2.使用步骤
3.案例分析
4.制作软件
三、使用要求
1.使用要求
2.方向介绍
3.注意事项
第五讲:直方图
一、直方图
1.定义
2.作用
二、直方图的绘制
1.应用步骤
2.ArcGIS区域直方图
3.注意事项
4.绘制方法
三、形状分析与判断
1.孤岛型
2.双峰型
3.折齿型
4.陡壁型
5.偏态型
四、与规格界限的比较分析
1.理想型
2.偏向型
3.无富余型
4.能力富余型
5.能力不足型
第六讲:管制图
一、管制图
1.定义
2.管制图的作用
3.管制图与一般统计图的不同点
4.中心线
5.上下两条管制界限
6.规格界限
7.管制图的用途
案例分析:轴颈处尺寸为 如何做首件
二、机遇原因和非机遇原因
1.机遇原因
2.非机遇原因
三、计量值管制图
1.平均值与全距管制图X-R Chart
2.平均值与标准差管制图X-s Chart
3.中位值与全距管制图 -R Chart
4.个别值与移动全距管制图X-Rm Chart
5.计量值管制图优点:用语制程管制很灵敏,很容易调查事故发生额原因,可以预测将发生的不良状况能及时并正确找到不良原因,可使品质稳定
6.计量值管制图缺点:在制造过程需要经常抽样并予以测定及计算,且需点上管制图,较为麻烦和浪费时间
四、计数值管制图
1.不良率管制图p-chart
2.不良率管制图的公式
3.建立不良率管制图的步骤
4.不良数管制图pn-chart
5.缺点数管制图C-chart
6.单位缺点数管制图 U-chart
7.计数值管制图优点:只有生产完成后才抽取样本,将其区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后才能得到所需数据,方法比较简单对于了解工厂整体品质情况非常方便
8.计数值管制图缺点:只能靠此种管制图,有时无法寻找不良之真正原因,而不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,延误现场改善时间
五、管制图判读法
1.检定规则一
2.检定规则二
3.检定规则三
4.检定规则四
第七讲:GB/T2828.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
一、简单随机抽样
1.概念
2.特点:优点和缺点
3.抽样方法
4.应用
二、系统抽样法
1.概念
2.步骤
三、分层抽样法
1.概念
2.步骤
3.应用
4.区别
四、整体抽样法
1.概念
2.步骤
3.应用
4.区别
五、GB/T2828.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
1.逐批抽样理念
2.检验水平设置
3.接收质量限AQL
4.接收准则
5.生产方风险
6.使用方风险
7.样本量字码的单独使用
8.注意事项
六、黄金手的培养
第八讲:质量评价
一、来料质量评价
1.来料批次不合格率
2.来料上线不良率/PPM
二、成品质量评价
1.成品检验合格率
2.产品一次直通率
3.产品累计直通率
三、客户质量评价
1.客户投诉批次
2.客户上线不良率
3.三包期PPM
4.PPM值3个月连续
5.PPM值6个月连续
6.客户上线不良率桥图